作為一名知識面無比廣闊的CFA持證人,理所應當具備比一般人更加深度的商業分析能力,因為這不僅是CFA考試所需要的,也是未來職業發展所必備的技能。那么本文就是要教給大家一些基本的商業分析養成方法:
1、應當具備一定的商業、財會知識儲備
想要擁有商業分析的能力,必須能夠知曉最基本的財會知識以及經濟學理念跟商業常識,這一點我覺得非常重要,對培養商業意識具有基礎性和限制性的底層作用,會很大程度決定你商業意識能達到的深度和獨到之處。包括但不限于:
1, 基本的財務會計知識。例如你要知道商業的目的都是盈利,那么盈利=收入-成本這是最基本的商業等式,還有資產負債和權益的關系(產生盈利所依賴的資源基礎)。
2, 基本的經濟學常識。常識是說比如你知道利率上升了會對經濟對商業有什么影響(比如你應該很自然想到高杠桿行業會因此增加財務費用,盈利能力受損)。你知道一國GDP怎么構成,分部有何影響,和行業何關系。你知道價格彈性,知道生產函數,知道邊際收益遞減規律,知道供給,知道需求,以及知道貨幣。
3, 基本的行業知識。這個就看你focus在哪個行業了,比如你在銀行業,你要知道巴塞爾條約,你要知道存貸比,知道準備金,知道表外和中間業務,blabla。你在互聯網你要知道產品,技術,運營都是干嘛的。
4, 基本的商業分析模型和框架。例如波特五力模型,各種咨詢公司的方法論不要太多,稍微網上搜一搜一大堆,但我認為萬變不離其宗,就是會計學最基本的等式。所有的商業分析最終要離不開這個問題:如何讓這門生意更賺錢?
廣義的知識包括與商業相關的所有知識,除了狹義之外,還包括領導力,溝通,人際關系等。
2、把自身的知識與現實商業事件做結合
有了知識之后,你要讓自己盡可能多的曝光在商業環境當中,去積累對商業的感覺和判斷,包括但不限于:
1,日常財經新聞,評論。一開始不要指望你能分辨這些信息的優劣,你得看多了才知道。當然也與第1方面的儲備有關系。不用專門去找所謂的Financial Times,WSJ,經濟學人之類的期刊,你也不一定能看懂。微博微信上的信息已經足夠多,可以找一些財經公號和微博大號關注,每天刷一刷,就基本夠了。前面提到的商業期刊適合更專業一些的財經工作人士閱讀。
2,重要的商業事件。如重大的公司并購重組,重要的產品發布,重要的投資案,重要的商業政策等等。
3,自己工作和學習當中積累案例。如課程上你寫的case報告,實習的研究分析,工作當中涉及到的與商業有關的部分。
3、鍛煉獨立思考能力與批判思維
當有了第一第二部分的基礎之后,你可以嘗試用批判性(不等于criticize和judge)的思考邏輯去看身邊發生的財經商業事件以及別人的評論,這個階段是商業意識培養和上升最快的階段。注意:
1,任何評論和觀點都是有假設或者預設的立場的。所以避免把別人的評論不加思考地當成事實。觀點背后,全是利益。
2,要形成自己處理數據和事實,在參考別人意見的基礎上形成自己觀點的思維體系和習慣。
4、實踐出真知
這是最快也是最好的方法。比如你可以自己用錢買股票,并且嚴格從day1開始就按照自己的路徑來(聽消息之類的就算了)。比如你可以自己去做個小生意,在學校舉辦個商業活動比賽,或者有條件的,開個店,創個業之類。這是最高級的獲取business sense的方法,當然也是最快的。
Learning by doing is always the fastest way to acquire new knowledge---someone who likes feeding people chicken soup.
以上幾點是層層遞進的關系,要做到有很好的商業感覺,必須都要具備。
然而,以上說的這些并沒有什么卵用,除非具備以下兩點:
1,對賺錢這件事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愿意腳踏實地一步步積累,知道沒有什么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