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30歲是事業發展的分水嶺”,一般來說,很多人在工作2-3年后,都會開始思考:以后是繼續打工,還是進軍領導層?
一旦開始思考“當領導”,那除了業務成績的提升,還要考慮管理能力。那么,想進軍領導層,考CFA還是考MBA?
我的回答是:“看個人需求。”個人還是要根據自己實際的情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道路。
1、你的職位上限,取決于你所看到的世界!
如果你的需求是學習知識,比如是一個非金融從業者,希望能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金融投資類知識和技能,尋求一些跨行跳槽的機會,那CFA明顯就更適配你。
與其問別人哪個更適合你,不如先問自己:“自己業務熟練了嗎?知識框架足夠清晰了嗎?能讓你去自如對接客戶、帶團隊了嗎?”如果不行,那你可以考CFA,再考慮MBA。
如果你在自己的領域已經是“一把手”,對于知識渴求沒那么大,而是希望能在學歷和管理能力上有所提升,自然MBA對你的助益就更明顯,而且MBA對有一定工作年限的從業者來說,其實更多的是在社交圈的擴大,人脈擴展和思維的發散。
我們之前其實就采訪過不少考證的學員,很多都是5年以上的工作者,其實每個人所負責的日常工作都是很固定很細分的內容,365天每天都緊盯著這一畝三分地的內容,就會對自己產生消極的情緒,局限的思維,那無論是選擇來考證,亦或是MBA,其實對他們都是一個新的學習過程,有學習可能就能認知到不一樣的世界。
只盯著你手頭的內容,不去學習新的知識,拓寬自己的業務邊界,那這樣的能力想要晉升,幾乎不可能。畢竟,你的職位上限,取決于你所看到的世界。
2、糾結,只是你還不懂自己的需求!
CFA和MBA屬于兩條線的內容,一個是職業技能證書,一個則是學歷證書,兩者并不是可以相互替代的東西。不過,他們在學習內容上有一定的重合度,就會被大家拿到臺面上想做比較。
具體來看,CFA三個級別旨在培養基金經理,所以它全部的學科都是圍繞著金融投資產品、投資框架、分析工具,屬于硬核知識的輸入,最終考核方式也是以考試成績進行判定,超過MPS分數線就是pass。
而MBA是培養能勝任企業和經濟管理部門高層次管理人才的,財務金融方向的MBA確實會學習部分財務、投資學、金融市場的知識,但是他們并不是以單一閉卷考試形式判定你的成績,而是更多以項目展示、案例分析等形式來呈現,考量的是從知識到運用的一個成果,學這么多知識,其實都是會集中回到“管理能力”上。
兩者其實在學什么上就有很大的差異,那什么適合你就是要看你的需求在哪里。想清楚“你想要什么”這個問題,其實也不會糾結到底選擇什么了。
例如,有做債券的朋友學了CFA可能對一些衍生品產品有了更深入了解,進而萌生了一些新的工作思路;也有朋友日常分享周末在MBA日常活動中的收獲,這中間除了知識以外,還有人脈。
3、小孩子才做選擇,成年人都要?
作為一個金融行業的從業者,只要你有野心,想向上爬,CFA和MBA看起來都不能割舍。那你肯定也會說:“小孩子才做選擇,我都要考!”
但我也在這里勸一句大家,我們做金融的,還是要衡量考證需要的時間和精力的投入,和相應的產出。CFA可能還算是一個可以密集作戰,三個級別每個級別可能抽出3-4個月就ok,MBA就是按照不同學校的時間安排,可能是一個2-3年的旅程了。同時備考,你還要兼顧工作,除非是“時間管理大師”,我相信大多數朋友做不到這么自如。再加上家庭的壓力,你又何必讓自己這么喘不過氣?
雖然魚和熊掌不可得兼,但也不是不全無辦法。做好時間管理和職業規劃才是一個優秀的成年人應當具備的能力。
有時間和財務條件的,可以考慮在職業初段先入手CFA,拿下持證人title,也積累了一定工作年限。
需要通過人脈來幫助自己展業拓寬交際圈的時候再去入手MBA,時間安排好,兩樣確實都可以要哦!
總的來說,這兩個不屬于一個討論范疇之內,需要你對自己當下最需要提升的能力點來選擇。CFA更偏向業務實操提升范圍,旨在培養優秀的金融分析師;MBA則屬于管理范圍,旨在培養公司未來的管理者、領導者。至于考哪個,怎么考,就看你想要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