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在一個行業走得遠業務必須要精。對于金融基礎知識不好的學生來說可以通過CFA來彌補嗎?
答案是當然可以!
縱觀整個CFA一級的框架,我們學習后的產出就是一個本科畢業生所該具備的金融學知識,而且具有很高的實操性(估值,統計,還有證券組合基本常識)。
其實CFA一級對于一般銀行的客戶經理和分析師助理已經受用了,因為推薦產品過程中并不需要估值或者投資管理理論,我們唯一需要的就是了解產品進行介紹。
-1-
以金融研究員/證券分析員為例做個崗位技能分析:這類職位對學歷和專業的要求更加嚴苛,一般是需要系統學習過金融學、證券分析等知識的碩士生,若能了解審計、會計財務知識,并且具有良好的溝通表達及文字能力就再好不過了。
同時,CFA之類的專業證書也能成為加分項。金融行業財務知識也是必不可少。報表里面各項要明白。關鍵比率及含義要懂。這個其實也很簡單,上一門基礎的會計課或者CFA學到的都夠用。
-2-
以投資銀行為例:總的來說,投資銀行整體已經告別了暴利時代,在業務上不得不尋找新的贏利點,其中有一些投行朝著資產管理方向轉型,大摩便是如此。這也意味著企業的成本控制增加,投行的薪酬和鼎盛時期不可同日而語。
但同時投行部門的招人需求也相應地降低了,更多想要進入金融行業的應屆生們可以進行嘗試。一般來說,這類職位需要應屆生具有國際化的視野和良好的英語溝通能力。
相對而言,學校的一些課程對扎實基礎、知識結構比較有效,但是視野的提升和英語溝通表達能力的培養還是需要個人去努力的,在求職時或入職后,進行一些專業的學習培訓,如CFA培訓等,就是一種不錯的選擇,結交金融業朋友、鍛煉英語能力、提升國際視野,三管齊下。
-3-
專業不對口,證書彌補的作用更大
金融行業現在大多是金融專業出生了,中高層MBA學生居多。本科可以是everywhere……機械工程、數學、歷史、心理學,什么都可以。
而根據我的經歷,我看到的人,一般本科,不是學金融的,反而走的更遠。但是現在學金融的人基數太大,所以大家可能覺得都是學金融的。如果專業不行,可以靠證書來彌補。
比如入門級證書(證券從業、基金從業、銀行從業等)讓專業不對口的人士快速上手。我在念書的時候有一個誤區,即只要數學好,很多東西可以工作時才學。
但在參加工作面試摩根斯坦利時被直接鄙視,因為我聽不懂面試者提的「現值」的概念,面試者很客氣的跟我開了幾本書單讓我回去再做準備。比如一個風控人員需要對接多個不同的業務,同時壓力相對較小可以用來準備考試。非核心崗位由于沒有明確的業績數字,所以CFA也算得上是提升個人價值的一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