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更好地幫助每一位考生在完成考試后,及時掌握開啟下一步學習準備所需的信息,我們特別整理了關于成績報告的關鍵信息說明,供考生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考試表現,掌握做出相關決策所需的重要信息。
內容提要
LIST
1. 考生在考試中的表現
2. 考生在各考試科目中的表現
3. 考試評分、成績解讀與常見問題
你在考試中的表現
No. 1 考試分數
在成績報告中,首先要注意的是一條灰色的細實線。在整體考試成績中,這條線代表的是最低通過分數(Minimum Passing Score: MPS)。
灰色的粗實線則代表你在這次考試中的分數。
如果它位于最低通過分數線上方,則表示你通過了本次考試。
若你的分數位于最低及格分數線下方,那么很遺憾,你沒有通過本次考試。
注:考慮到圖表比例和繪制方式,非常接近最低通過分數線的個人得分可能看起來會與最低通過分數線貼近或略微重疊。
關于最低通過分數(MPS)的說明
MINIMUM PASSING SCORE
在機考模式下,我們一如既往地嚴格遵循評分流程,秉承沿襲自筆考時期的一貫標準;在所有考試完成并且考試窗口關閉后,對考題難度及考生的答題情況進行全面分析,以確定最低通過分數(Minimum Passing Score)。達到此分數代表掌握了相應CFA課程內容所要求的基本能力。CFA Institute理事會隨后會審核批準此最低通過分數。CFA Institute采取嚴格的質量控制流程和數據質量審核措施,確保向所有參加考試的考生公布的結果是準確無誤的。
CFA Institute允許考生就其考試成績發表符合事實的陳述,包括在社交媒體上分享有關考試成績的詳細信息。但請注意,任何此類信息的發布都必須準確無誤,并且應包括取得成績的年份。此外,我們也提供了總體的百分位分數,因此考生能夠了解自己與其他考生的相對表現情況。考生不應通過對比個人成績和百分位分數來暗示自己成績優異,因為CFA考試的考核目的是為了證明具備勝任能力,而不是衡量相對表現。
No. 2 真實能力
你的考試分數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其中最重要的是個人的真實能力,或者說是自己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如果我們可以在理想的情況下,無限量地對考生提出問題,以最終確定個人的真實能力。但這并不現實,因此其他因素可能會對你的成績產生有利或不利的影響。
有利因素
考試題目出自你準備比較充分的科目和完成比較好的學習成果
你在考試前有良好的飲食和睡眠
非常幸運地“蒙對”了答案
考試環境舒適
不利因素
考試題目出自你準備不夠充分的科目和完成比較差的學習成果
沒有休息好或特別緊張
依靠猜測完成的回答沒有“蒙對”,或者你在正常情況下能答對的題目上出現了錯誤
考試環境令人分心或不舒服
我們會盡可能地控制這些因素的影響,考生的考試得分也代表了我們對考生真實能力的最佳評估結果。置信區間(淺藍色圖形框)體現了可能受到這些其他因素影響的情況下,考生取得的成績范圍。
No. 3 置信區間
個人得分周圍的淺藍色圖形框代表90%的置信區間。根據考試的特點,考生(在考試當天)的真實能力可能處在這一區間內的某個位置,當你再次參加類似考試時,即使題目不同,考試所取得的分數也將在這一區間內。
個人分數和置信區間均高于最低通過分數
取得分數很高的考生可以有信心在任何情況下都能成功通過考試。
個人分數和置信區間均低于最低及格分數
分數比較低的考生可以認識到,這種狀態下的自己在任何情況下都無法通過考試,將來需要更加努力地學習才能通過考試。
個人分數低于最低分數,但置信區間與最低通過分數重疊
分數接近于最低通過分數的考生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會通過考試,但在大多數情況下都無法通過。這類考生需要稍加努力地學習,就能提高自己通過考試的概率。
No. 4 相對于其他考生的表現
最后,考試成績報告會幫助考生大概了解自己在所有考生中的相對表現。
紫色粗虛線代表第90百分位的分數,即10%的考生取得的分數高于這一水平。
黑色粗虛線代表第10百分位的分數,即10%的考生分數低于這一水平。
你在各考試科目中的表現
考生的各科成績的呈現方式與整體考試成績的呈現方式非常相似,但也有一些重要差異。
No. 1 對各個科目掌握程度的關鍵信號
請注意,每個考試科目不會設置單獨的及格分數線。在某個科目下的出色表現可以抵消在另一個科目下比較欠佳的表現。因此,灰色細實線分別標注了該科目下適用總分值的50%和70%。盡管這種分數水平的設定并非采用特定的標準體系,但如果能穩定取得各科目總分的70%以上,則有充分理由認為該考生掌握了這些科目所包含的知識點。
如果你未來打算參加下一個級別(或同一級別)的CFA考試,那么知道自己在各個科目上獲得的分數或許有助于在下一次備考時有所側重。
No. 2 置信區間
考生還可以注意到的是,具體科目成績的置信區間會大于“你在考試中的表現”部分的置信區間。
當考試問題較少或答題結果的分散程度較大時,置信區間會變得更寬。在這種情況下,其他因素的影響作用會更大。
在解析各科目的得分時,考生可以借助自身經驗來得出更多有用信息。若你的實際表現遠超預期(并且你的自我評估是準確的),則你的真實能力可能處于置信區間的下半部分。如果你的表現不及預期,那么你的真實能力可能在置信區間的上半部分。但是,與總分一樣,考生的各科分數超過70%的幅度越大,可以更自信地認為自己已經掌握了相應部分的知識。
成績報告解讀說明,查看英文版說明詳情
考試評分、成績解讀與常見問題
以下內容整理自CFA Institute考試開發高級主管Chris Wiese,CFA在China Live線上活動中針對考試評分流程、最低通過分數設定以及考試成績報告解讀等問題進行的詳細說明。
EXAM SCORING
1. CFA考試的評分流程是怎樣的?
關于選擇題和基于案例題的選擇題的評分,就是直接將考生的答題結果與標準答案進行核對,正確答案會計分,錯誤答案不會扣分。然后將考生的實際總得分與最低通過分數進行對比。考試結果是根據整體表現評分的,不是要求每個考試科目都必須達到一定的分數,也就是說,如果有單個科目表現不好,并不一定會影響到最終的考試結果。
關于論述題的評分,在考試題目編寫完成后,會有暫定的標準答案。在實際評分過程中,我們會有CFA持證人作為評分者,針對每一道題目來驗證之前暫定的標準答案。這么做的原因是評分過程中可以納入更多元的觀點和地域代表性等因素,以確保標準答案盡可能是“兼收并蓄”的。
在評分過程中,CFA持證人會被分為不同的小組,每一組負責一個問題,通過全程只評定同一個問題,以確保一致性。這也是我們針對寫作題進行評分的方式。
每次考試結束后,我們會先進行一輪評分工作,之后會對大部分考卷進行第二輪評分,總分非常高(確定可以通過)和非常低(確定不會通過)的考卷不包含在內。在對剩余的所有考卷(占比為三分之二到四分之三)完成第二輪評分后,如果有考卷存在第二輪得分與第一輪得分不同的情況,我們會通過經驗更豐富的評分人進行第三輪評分,并判定最終得分。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可以確保每次考試評分方式和流程是保持一致的。
MINIMUM PASSING SCORE
2. 最低通過分數(MPS)是如何設定的?
我們是通過標準設定流程,即采用在認證考試和高等教育考試中廣泛使用的一套標準設定方法。標準設定流程的目標,是通過一套始終如一的流程,確保通過考試需要達到的最低標準(門檻)保持一致。即使每次考試的難度無法做到完全一樣,通過這種標準設定流程得出的最低通過分數依然可以確保通過考試的最低標準不變。
CFA Institute是如何做的呢?我們會邀請全球各種背景不同的CFA持證人,來逐一審查每一個考試題目,從考生的角度出發(作為標準設定參與者,其出發角度不是要求考生要得滿分),知道這是一個有難度的考試,通過的考生也會答錯題。因此,這些參與者會逐個審核考試問題,評估每個問題的難度,以及對于一個剛好能夠以最低分數通過考試的考生來說,其是否能夠回答正確。在36位持證人針對每一個考試題目做出這樣的判斷后,基于大家共同的判斷,制定出最低通過分數。之后,CFA Institute理事會將審議并最終確定最低通過分數。理事會在審批過程中會考慮到:從出題到評分,再到最低通過分數的設定,整個操作流程和方式是否保持一致;以及考試本身是否會有其他意外因素會影響到考試表現。
在最低通過分數確定以后,我們會將每個考生的總得分與最低通過分數進行比較,高于最低通過分數則為“通過”,低于最低通過分數則為“不通過”。
在標準設定方面,我們會明確有40-50%的參與者是來自亞太地區,這個比例不僅是為了代表來自該地區的考生占比,也是為了將各地市場不同的慣例以及語言障礙等因素納入考量,確保在設定最低通過分數中的代表性。在疫情期間存在旅行限制的情況下,我們是如何做到確保這種代表性的呢?在美國能夠進行小范圍內旅行的時候,我們著重找持有中國護照的持證人,即在中國長大、接受教育或工作過,后來來到北美的人,作為標準設定參與者。此外,我們還會進行核定工作。在2021年5月考試的評分過程中,我們在香港邀請了一些持證人來參與這部分工作,對標準設定流程進行了審核,以確保一致性和公平性。
EXAM SCORE REPORT
3. 很多培訓機構以A、B、C來劃分考生的考試成績,拿到幾個A或者B可以代表一定會通過考試嗎?考試成績報告應該怎么看?
這樣的討論反映的是全球范圍內一直以來都有的(關于考試結果的)大量錯誤或者過度簡化的信息。首先,我們不會披露具體的最低通過分數(MPS),背后的考量有很多方面,比如說有考試安全相關的,避免通過反向工程進行作弊,其他原因還包括我們不希望在持證人中產生“分級”,通過考試分數去體現自己和其他人對比的優越性。
其實以A、B、C來劃分考試成績的方式是我之前沒聽過的,我也不知道培訓機構是以這樣的形式來進行區分的。對我們來說,考試成績就是在MPS之上還是之下的區別。基于此,如果培訓機構給出的建議是取得8個及以上的A則通過考試的可能性會更大,這樣的建議可能是對的,也有可能是一個合理的經驗法則,但這的確是(對考試評分規則的)過度簡化,也并不是一個好的經驗法則。
我們提供給考生的成績報告(score report)想要體現的是與MPS相比,考生的考試表現如何。報告中也會包含考生在具體考試科目的表現,是沒有體現加權成績的。比如說financial statement analysis這個科目和旁邊的另類投資,這兩個科目的成績并不是等值體現的,因為財務報表分析的權重是高于衍生品、另類投資等科目的。我們發布了每個考試科目的權重,考生可以預計到每個考試科目下會有多少個題目。但是,根據單個科目的成績和一共拿到多少個A來判斷能否成功通過考試的做法是錯誤的。舉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如果考試有三個科目,衍生品、另類投資、財務報表分析,前兩科都拿了A,第三科的成績不是A,有三分之二的科目都是A,但考試成績依然有可能是“不通過”。
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待成績報告的作用。一方面是根據自己的考試成績和MPS的差距來評估,是否需要調整備考學習策略。比如說我這次的考試成績差一點可以達到MPS,那我可以根據具體考試科目的表現來判斷自己有哪些需要加強學習的知識領域;如果說我的成績比MPS低很多,那么我可能需要做出更大的改變來備考,比如說選擇一些輔助學習資料和課程、增加學習時間等。(另一方面,)考試科目的成績不是判斷考生能否通過考試的決定因素,正如我之前所說,我們的考試是正確答案計分,錯誤答案不扣分,考生不需要通過單個科目來保證自己可以通過考試,只要正確答案的總分數超過MPS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