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競天擇,大浪淘沙。不管你是身處校園的學子還是職場打拼的精英,只要身處社會洪流之中,競爭都是不能回避的現實,話聽來有些殘酷,但道理卻顯而易見。想想學生高考,千軍萬馬涌入獨木橋的壯觀,再看看HR郵箱里一眼望不到頭的應聘簡歷,競爭其實無處不在。
什么是競爭?《辭典》解釋:“競爭就是為了自己方面的利益而跟人爭勝。”只要存在競爭,勝負就是競爭主體與競爭對手之間的事。既然內因是決定的因素,所以構成個體核心競爭力的要素應該存在于自身而不在他人。
01
首先,大多數情況下,一個金融從業人員的核心競爭力,包括兩個方面:hard skills(硬技能) 和 soft skills(軟技能)。
很多人在強調soft skills 的重要性,其實hard skills,也就是你在金融領域的專業知識也非常重要。
很多專業知識校園招聘的時候會問,社會招聘的時候更會問。“投資者明顯是風險厭惡的,為什么給衍生品定價的時候要用風險中性概率?”“債券期限結構和收益率曲線有什么區別?”“優序融資理論(Pecking Order Theory)為什么在A股市場無效?”而且越到金字塔的頂端,對于專業知識的要求更高。
當然,專業知識只是核心競爭力基礎的部分,沒它不行,有了還需要下面的一些soft skills。
■ 撮合能力
通過多年工作經歷,你會積累一定的人脈,而人脈的意義是,你可以作為社交網絡的一個節點,連接另外多個原本并無聯系的節點,將資源優化配置到合適的地方,而你可以收取中間業務收入。撮合是一項重要的能力,且無法通過書本學習獲得,算是核心競爭力之一。
■ 干成事的能力
這是一項綜合的能力,能把一件事,一個項目干好的能力。為了干成事,在一個團隊里,你需要有領導力,你需要有溝通技巧,你需要有分析技能,你須知道如何在壓力下工作;同時,你需要動用在專業領域的人脈關系,疏通打理各個環節,保證項目順暢的進展。而這些能力的綜合,會使你成為一個成功的職場達人,你成為達人的原因是你可以做的事,別人做不了。
■ 金融世界中運轉的心智模式
彼得·圣吉在《第五項修煉》中寫道:“心智模式是深植于我們心靈之中,關于我們自己、別人、組織以及世界每個層面的形象、假設和故事。就好像一塊玻璃扭曲了我們的視野一樣,心智模式也決定了我們對世界的看法。”
金融從業人員,需要培養的是,一整套優化完善的心智模式。就像銀行柜員的嚴謹、細致、服務意識;客戶經理的左右逢源、善于移情(觀察對方對反應的感受性);貿易商的市場承壓能力、高速運轉中準確決策的能力、容錯能力。這些都是不同領域的金融從業人員高速運轉的心智模式。具備了這些心智模式之后,你就能夠直指目標,完成任務,自由馳騁。
有了以上這些能力,金融從業人員就可以成為職場達人順利走向成功了嗎?顯然不是的。具備上述的軟硬件實力外,從事金融行業還需要很多無法量化的“能力”,尤其是在進入決策層或者管理層面之后,這種“無法量化”的能力才是核心的能力。
02
金融說到底是服務業的一種,而金融行業中的核心競爭力本質就是“提供金融服務和產品”,而這種“提供”的能力是一個綜合性的概念,比如“學習的能力”、“了解的能力”、“判斷的能力”等等,做好這些你才能培養“業務運營能力”,再加上經驗,你可以培養“決策的能力”,總之就是圍著這個“提供”本質去打轉。其實它和大部分商業領域,包括實業領域培養的能力沒有太大的不同,只不過金融市場有一定特殊性,所以你需要在“本領域”的基礎上,去細化而已。
這個行業財務,法務,風控等等職位可以通過提高專業技術增加競爭力,但這不是這個行業的主要內容,當然,也確實不可或缺,前沿知識的發展也很快,能吃技術飯也是牛人。說到底,吃金融飯給你帶來的“能力提升”是無法量化的,是軟性的“能力”,這和技術行當不太一樣。尤其是在進入決策層或者管理層面之后,這種“無法量化”的能力就是你的主要工作內容。
這種“能力”聽起來很虛,但是確實依據每個人的情況有不同的表現形式,他不是一門直接可以應用的手藝,所以不少金融人其實有時候有危機感,在轉行的時候也沒有技術人員那么有底氣。但是在長期的工作中,這種“核心競爭力”是完全可以積累出來的。
具體來說,主要是這樣幾個方面:
■ “資源”的經營
金融沒有具體的產品,它為行業服務,其本質是一類“資源配置”,在行業間賺取利潤,而利用和開拓自己的資源,以及進行優化的配置,并細化給“需求”的受眾,如何將這個過程進行的更流暢,并且積累和開拓自己的“資源”,才能長久不衰的在行業中占據優勢,這就是一類核心競爭力。
■ “信息”的處理能力
“風險”的一類源頭是“信息不對稱”,而“判斷”的基本依據來自于“信息”的優化處理,而“信息的挖掘”來自于行業內的聯系。而這種對“信息”的應用,處理,挖掘的能力,在金融這個背靠幾乎所有行業的圈子之中,培養得快,且覆蓋廣。這算一類核心競爭力。
■ “合作”和“協調”的能力
金融說到底不提供“實質性”的東西,而是服務。那么服務本身就會對接幾乎所有其他的行業,那么在這些工作之中,對于其他行業的框架了解,以及怎么達成合作,怎么在合作過程中達到共識和共利。這些工作不僅僅給你帶來人脈關系,也給你帶來“合作”效率培養,以及不同方面的協調與整合,因為金融與整個商業社會千絲萬縷的聯系,這類競爭力會培養得很快。
■ 一種“工作狀態的經驗”
當你在長期的高負荷和高競爭的從業環境下工作的時候。那么你的工作狀態就變得更容易集中,更會規劃,以及可以在大量重復性工作中積累一些竅門,在金融行業聯系各個方面的項目中更容易去發現一些問題或關鍵點。這也是競爭力,當然,缺點就是,身體很容易垮。
CFA考試、CFA課程、CFA培訓、CFA、CFA是什么、中國CFA網、融仕CFA官網